机关里的临时工是如何生存的?
刚考上的公务员,也就是3000来块钱的工资,刚考上的事业编人员,也就2500左右的工资,临时工有2000多块钱的工资,已经不少了。
只是,这2000多的工资,也的确不算多,而且临时工想加工资,几乎不可能。但就这么点工资,为什么一直有人做呢?
第一,不是每个人都想追求大富大贵。要知道,选择在机关事业单位里做临时工,并且能够一直做下去的人,一定不是天天想着去闯荡世界的人,不是想轰轰烈烈做大事的人。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他们都是比较“佛系”的人,有一份稳定的的工作,不用风吹日晒,每个月能按时领工资,就很满意了。这类人,是能够在机关事业单位里面,长久做临时工,或者说合同工的。
第二,他们不缺钱,只是喜欢这样的工作方式。其实,临时工中,有一部分人,是不知道哪个领导的亲属,他们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做临时工,并不是缺钱,只是找个工作,买个五险一金,顺便补贴点家用。甚至有一部分临时工,他们在外面是有自己的产业的,根本不是靠临时工这点工资养家糊口。
第三,有部分临时工,只是借住这个平台,临时过度而已。很多打算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的人,在没有考上之前,都会先到机关事业单位先做着临时工,一边做一边考,考上了就离开了,考不上继续,顺便还先熟悉一下体制内的工作方式。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总是不缺人做。
至于说,临时工受约束,那是不可能的。一般临时工都是领导介绍来的,受不了约束的,也早就找机会离开了,能留下来的,都是能适应工作环境的。另外,领导介绍来的临时工,能受约束到哪里去,你品,你细品。
机关单位的临时工岗位大致有几种:一是合同工,即聘用制人员;二是公益岗,类似于合同工;三是劳务派遣人员,由机关单位委托劳务中介招录岗位人员。三种人员因为没有使用编制,故而统称为“临时工”,作为机关单位工作力量的补充存在,构成了体制内独特“风景”。
机关单位的临时工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没有编制,属于聘用制人员,不列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畴,不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统考,也不享受正式在编人员的经济和晋升待遇。
二是必须报批才能招录。机关单位的聘用人员虽然不是正式在编人员,但因为其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负担,因此按规定招录人员必须报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同意后才能招录。招录统一***用对外公开方式,一般需进行笔试和面试,类似于公考和事业单位统考。也就是说,机关单位临时工尽管不是正式在编人员,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想进就能进的,原则上必须经过考试。在稳定性上比不上正式在编人员,但比一般的企业其实要强。
三是工资待遇偏低。因为不享受在编人员待遇,机关单位临时工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外加少量津补贴核定,普遍要比在编人员低出一半以上,有的甚至不及在编人员三分之一,存在严重的待遇差。
工资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限定了岗位从事人员的范围。换言之,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一般不会干这种岗位,选择了,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家里不缺钱、有强大靠山的主,要么就是个人不思进取,比较好面子,考不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又希望在体制内工作的。还有一种就是借这个平台作为过渡,在解决生计的同时,为以后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积累经验。除此之外,几乎不会有其他人愿意在临时工岗位长期待着耗日子。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在机关单位干临时工,道理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是有家底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