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号什么?
汪曾祺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号为孟郊。他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而为人所知,作品涵盖***、散文、诗歌、剧本等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品有《叶儿》、《茶馆》、《围城》等。汪曾祺的文学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他注重描写人物内心的细***化和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汪曾祺没有号。(1920年3月5日—19***年5月16日),男,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与戚继光一起杀倭寇的名将俞大猷为何不为人知?
俞大猷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他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在安徽凤阳,和朱元璋是老乡。他的先祖俞敏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因此举家搬到泉州一带居住。俞大猷自幼家贫,他主要靠母亲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生活。不过,少年时代的俞大猷家中虽然贫穷,但是他特别喜欢读书,先后跟随王宣、林福及赵本学等人学习《易经》和兵法。王宣、林福、赵本学三人都是当时泉州的名师,俞大猷能拜三人为师并深得三人所传也是他后来能够成为一代名将的重要原因。
俞大猷
嘉靖元年(1522年),俞大猷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世袭百户的爵位。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了当年的武举,并且凭借一篇名为《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得当时兵部尚书的赏识,由此升署正千户,防守金门。金门地处海岛,民风彪悍,历来难以治理。俞大猷到任之后,深入民间,延请名师来此办私塾,教化民众。在俞大猷的一番努力之下,当地治理情况大为好转。金门人为了感谢他,还特地给他建造生祠。
俞大猷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俞大猷升任都指挥佥事。这一年蒙古鞑靼部入侵山西,朝廷昭告天下,公开选拔勇武之士,俞大猷毛遂自荐,但是未获重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俞大猷在汀州府一带俘获海贼300余人,擢升为广东都司佥事。当时广东等地的少数民族多次起兵造反,俞大猷都一一平定。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肆侵扰浙东沿海地区,朝廷派遣在广东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俞大猷前往浙东地区平倭,由此俞大猷揭开了他人生历程上最为光辉的一页。俞大猷到任后,他发现倭寇的流动性很大,因此朝廷多次派兵围剿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针对倭寇的这一特点,俞大猷认为我们的战术不应该是尾随追击,而是应该先攻其战舰,等到敌人回援时,布好口袋,再一举歼灭。俞大猷攻其所必救以及断其归路的策略得到了上司的认可。次年三月,明军按照俞大猷的战术在浙东一带严阵以待,果然大败倭寇,俘虏和斩首千余人。嘉靖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俞大猷又多次大败倭寇,令其闻风丧胆。倭寇在浙江一带惨败后,又窜逃福建、广东一带继续为祸沿海。俞大猷再次奉命南征,取得兴化大捷,歼灭倭寇2000多人。
俞大猷公园
万历元年(1573年),已经70高龄的俞大猷请求告老还乡。八年后,俞大猷在家中去世。
提及抗击倭寇的英雄,人们立刻能想到的一般是戚继光,而另一位曾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则很少为人所知。其实俞大猷和戚继光一样的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福建通志*列传》:“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都是一时之名将。
和戚继光一样,俞大猷一生的主要功绩也是抗击倭寇。在此之前,他曾辗转多地任职,灭盗安民,深受百姓爱戴。每到离职之时,百姓都自发的为他建祠立铭,“呼公为俞佛而祷焉。”现金门存石碑《都督俞公生祠记》中有言:“公为金门御而公廉,孚以恩信。有荆楚剑法以教士卒,有诗书礼乐以育英才,有圣训规条以帅父老子弟行乡约。” 嘉靖年间俞大猷先在浙江、南直隶抗击倭寇,后任福建总兵官,继续抗倭,直到倭患基本平定。在歼灭徐海、进剿平海卫、南澳破吴平等重大战役中,戚继光、俞大猷联手御敌,密切配合,屡建奇功,最终荡平倭寇。可以说嘉靖抗倭战争所取得的几次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都是与俞大猷分不开的。
而俞大猷打了胜仗,从不居功自傲。明何乔元撰《名山藏俞大猷传》言:“大猷虽有不羁之才,而低首行列;虽有乡曲之誉,而处势孤藐;虽有深沉谋略,而不能为纵横辩词。”李义壮、稚大甫《洗海近事》序言俞大猷“平生不张能,不争功,人见之粥粥若无能者。”以致俞大猷声名不显。此外学校教科书叙及明代抗倭战争,对俞大猷提及甚少。这些都是俞大猷不如戚继光广为后人所知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3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