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灭亡至今107年,皇陵依然有人守护,守陵人的生活现今如何?
封建王朝的帝王们很看重身后事,对自己的陵墓生前就有计划,死后也有人看护祭祀。
不过就国人传统来讲,子孙后代对祖宗的坟墓也很敬重,多有供奉香火,洒扫陵墓之举,皇室当然更为郑重其事了。
满清皇朝未灭之时,皇陵自然是有专人看护。
一、清皇陵守墓人曾经的荣光。
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守陵人其实并不是一种我们想象中的低下卑微职业。他们有着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地位,同时仍具有皇族及八旗子弟的特殊待遇。
只有属于正黄 、镶黄、 正蓝三旗才能有资格成为守陵卫士 ,从八旗制度来看,他们属于满族上三旗中的八旗子弟。均为建陵后从北京和满洲关外专门派调而来, 专门为皇帝家族守陵。
清***给予守陵人优厚的待遇和清闲的工作,使得他们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特殊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其尽心尽力为权力者服务。
二、清帝退位期间的勉力维持。
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国势衰微和政治***,导致朝廷库存银两入不敷出。守陵人员俸禄减少,生活水平开始下降。同时由于清***不得人心,官员的权威和守陵人的政治身份受到了相对的影响。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清朝皇族失去了大部分权力与金钱。皇族后裔都自顾不暇,自然没功夫去管理和保护皇陵。只能筹钱找几个人去守护皇陵,充当守陵人。
大家知道,清朝的皇陵一共有三处:清东陵、清西陵和关外三陵。
其中,关外三陵分别是努尔哈赤的福陵、努尔哈赤祖先的永陵,以及皇太极的昭陵。清东陵为顺治帝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清西陵则是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
对于古人来说,尤其是皇帝们,是非常重视死后的事宜,所以在他们死后,其陵墓不仅修建得富丽堂皇,还有很多丰厚得陪葬品。
与此同时,为确保皇陵的安全,防止有人打这些陪葬品的主意,皇帝通常还会设有专门的护陵卫队,来守护清朝的皇陵。
在清朝入关之前,皇陵的守陵人多是“国戚舅姨子孙”,所谓的国戚舅姨子孙,指的是与***有姻亲关系的宗族,当时守护关外三陵的基本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舅父、姨母的子孙;等到清东陵和清西陵时,则大都由爱新觉罗子孙负责,其护卫也都是精挑细选的八旗子弟。
据史书上记载,清朝的护陵卫队,最高峰时有近三千人。当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看护陵寝,清代守陵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守陵人除了看护陵墓,还需要准备祭品。
并且,守陵人分工明确,有人专职饲养牛羊,有的专职酿酒,每个人一辈子只干自己的那一件事,世代相传。
在这种背景下,在清东陵和清西陵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些以守陵人为主的村落,他们世代生息,以守陵为生,间或种植农田,自种自吃。但是,等到1912年清***灭亡后,守陵人队伍亦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初,在袁世凯和清***签订的《清室优待条约》中,北洋***承诺会继续维持对清朝皇室宗庙、祖陵的保护,继续沿用清朝的守陵人,继续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帮忙把守清朝皇陵。此时的守陵人,依然算得上是一份拿着固定工资的公务员职位。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现在哪还有什么传统受陵人,全部为职业化保安,大狮先后去过清东陵好几次,门口除了保安之外,就是巡逻的警察,至于神秘的守陵人,一个没见到。
不过大狮倒是跟附近的几位老者聊过天,他们说当年这里确实有人守墓,并非什么京城特派到此的官兵,而是从当地招募的农民,无非就是配备点兵器罢了。这些人平时就在陵墓附近开垦种地,顺带给陵墓除除草之类的。现在他们开垦的地还在附近,那些神秘的传说,不过是人们杜撰罢了。
这些人拿的工钱并不高,后来有段时间还经常断饷,因此大家也都不怎么干活。
东陵先后两次大规模被盗,一次是1928年7月,孙殿英带人盗挖东陵案,乾隆裕陵与慈禧定东陵(普陀峪)被严重破坏。
二次是1946年1月,群众性大规模盗挖案,康熙景陵、咸丰定陵、慈安定东陵(普祥峪)、同治惠陵被严重盗挖,陵墓内的宝物被洗劫一空。
需要说明一点,第二次的盗挖造成的破坏比第一次要严重的多,只不过许多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罢了。
两次盗挖,从未有一个守陵人阻拦,甚至有人还加入盗挖大军之中。说白了,清廷也是花钱不到位,若是训练一支乡勇或团练部队,也许在两次盗挖之时,还能开上一枪两枪。你让农民替你守陵,这是天大的笑话。
那些农民(所谓的守陵人)的后代许多就在当地生活,对他们的祖辈干的事儿,大都一笑了之。不过是拿人工资,替人办事罢了。至于什么矜矜业业守了107年陵墓之说,纯粹无稽之谈。
其实在这个时代里,又哪里有什么守陵人依然守护着清朝的皇陵,那些曾经忠诚的守陵人在历史的变迁下,早已树倒猢狲散,都各自去奔波自己的前程了。
我们都知道清朝历史中一共修建了三处陵园,第一处就是位于现如今沈阳附近的关外三陵,那里安葬着的是清朝入关前的君主、先祖。
第二处就是位于现如今唐山附近的清东陵,这里下葬着的是清朝入关后一大半的皇帝以及妃嫔。
第三处就是位于现如今保定附近的清西陵,这里下葬着的是自雍正皇帝后另一半的皇帝以及妃嫔。
在修建这三处陵园的时候,清朝皇帝为了保障安全,特意调遣了一些军队前来驻扎以及一部分的旗人百姓过来生活,由此,就构成了最初的守陵人群体。
守陵人的身份对于这些人来说就如同世代相传的铁饭碗一般,会生生世世地追随在他们以及他们子孙的身上,只要清王朝不灭亡,那么他们的子孙中就必须有一部分人守在这些皇陵旁,为清朝皇室守卫着他们的祖先陵寝。
当然,作为回报,清***会给予这些守陵人们极高的待遇,在吃穿住行方,他们是从来不需要操心的。
就这样,那些守陵人们逐渐在清朝三大皇陵旁发展出了他们的村庄、渐渐在当地繁衍壮大起来。
在很多人的想法中,都觉得这些守陵人是在清朝刚灭亡的时候就消散于历史之中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3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