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才驿站入驻条件?
4、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或传染病(疫情期间,扫描“天府健康码”,显示绿色);
5、遵守青年人才驿站各项规章制度。
苏州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苏浙一带历史上就以经济发达闻名,但国家的战略是把上海定位为经济中心,国家大规模基建和大型项目会优先考虑上海,***上海的经济。苏州离上海太近,被划为上海经济圈范畴,又不是省会,再搞大规模基建和大型项目投资会就会被认为重复建设,所以这方面限制了苏州的发展。就像深圳直辖会对香港造成巨大影响,所以深圳GDP再高,也很难直辖,除非中央对港政策发生巨变,但香港毕竟不像上海那样是亲儿子,所以虽然深圳不能直辖,但实质上比直辖还直辖,只是考虑影响没有给直辖的名号而已,苏州是永远不会有这种待遇的。同样的还有天津,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天津可以有滨海新区,但不会有外国领事馆。
苏州在经济发展中绝对进入瓶颈期、苏州绝大部份企业都是外资电子代工和私人企业做外贸代工生产、比如给外资企业配套产品、比如纺织服装这种企业国际市场波动,竞争力差,容易有风险、用工量大利润少,容易受国际市场影响也容易搬迁至其他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苏州几乎没啥国家大型国有企业生产基地包括航天军工及大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互联网技术公司、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总部经济,农业经济规模不断让路缩小、农民进厂打工、工厂关门就下岗失业、外地来苏打工的也一样、容易失业、服务经济苏州也不行、本来苏州就是不怎么太愿花钱的地方没啥夜间经济消费观念、只愿意花钱在小孩教育上,苏州大部分新苏州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江苏地区的人比如苏北地区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苏州地区的人没啥两样、都不怎么愿意消费更何况现在经济发展乏力、所以苏州想进入GDP2万亿规模几乎不太可能、再看周边,上海不用多说国家几乎用尽全力支持上海、南京无锡常州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在大型国有企业和真正高科技企业比苏州多的多、就业托底比苏州更有优势
1、实体经济中存在大量低端产业面临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但难度非常之大,很多工业企业还在苦撑苦熬,代表未来经济新趋势新潮流的互联网新经济,人工智能,工业4.0,文化创意,新能源,新医药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旧动力尚未转换完成,风头完全被深圳,杭州等明星城市盖住。
2、城市级别较低与经济体量不相适应,对高新人才的吸引力弱于高阶城市,苏州也还未像无锡一样宣布户籍改革,彻底放松对外来人才落户的限制,而且在省内全力做大做强省会的大背景下,苏州已很难期望在交通规划(如自建机场,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等)、省级重点项目等方面获得上级更多的支持。
3、多年发展导致环保治理压力空前巨大,前不久昆山270家台商停产***即为明证。
4、转型升级的推手相对单一,民间投资脱实向虚的倾向严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负增长,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撑力不足。多年来苏州作为传统苏南模式的经典地区之一,强势ZF主导社会经济生活的格局一直没有变,这种模式在早期乡企崛起,外资引进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ZF强力作为之下,以廉价***要素叠加的低端产能快速增加,但随着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在急需以双创为抓手激发民间投资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苏州原有的发展模式却依然在惯性前行:即以ZF为主要推动力来推动整个经济转型,这在数据上就表现为多年来,苏州各级地方ZF财政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房价居高不下,民众消费投资力相对被弱化,ZF在社会初次分配的占比越来越大,和一直主张藏富于民,大社会小ZF的邻省浙江比,虽然苏州的社会管理与城市建设可能更胜一筹,但民间的经济活力却不如浙江活跃,百姓争当老板,自发[_a***_]的氛围要弱于浙江,这是数十年来形成的政风民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因此苏州转型升级之路还很漫长很艰难。
当然谈完苏州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必须也要看到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属于在高基数平台上如何进一步突破向上的问题,是解决小康以后向中等发达水平冲击过程中所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目前和全国大部分地区比,苏州还是领先的,苏州现在的转型实践也是在为我国持续改革开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以苏州历史发展的千年传统,今日积累的经济基础和区位因素,相信苏州将始终位于中国发达城市行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2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