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如何能够短短7年时间里当上皇帝?
每一个开国帝王,都有其过人之处。刘邦表面看是个超级无敌厚脸皮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可要仔细研究,也可以看出来他很不少常人难以企及的特征。
会用人
刘邦用人,从来不拘一格,都是因人而异。对爱钱的人,就使劲给钱;对爱权之人,就让你当官;对狂妄之人,就适时打压;对谦逊之人,十分敬重。刘邦根据谋臣自身的特点进行驾驭,把这些人操纵股掌之间。比如陈平,有人举报***,刘邦不仅不追究,还给他更多的钱;比如韩信,嫌当将军太小,好,直接筑坛拜你为元帅。
听人劝
刘邦比较讨厌儒生,甚至当众在他们的帽子里撒尿。他第一次接见郦食其时,就想戏弄他一下,于是让他在自己的卧室见面。郦食其进去时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食其来见。郦食其进去后,提醒他,如果想下决心推翻暴秦,就不应该用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刘邦听罢立刻停止洗脚,穿戴好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诚恳地向他道歉。
有担当
刘邦当亭长时押送壮丁去骊山服役,可是半路上这些壮丁逃跑了不少,他算着这样下去就是到了骊山也都跑光了,于是干脆把这些壮丁全都放了。
极能忍
刘邦的老婆吕雉和老爹刘太公曾经被叛将雍齿囚禁,期间遭受了残酷的虐待和侮辱。后来刘邦为了安抚众心,不仅没有报仇,反而封雍齿做什邡侯,让其享受荣华富贵。试想自己老爹被人暴打,老婆被人侮辱,还能忍住这种仇恨去封赏,这种度量世间几人能做到?
心够狠
刘邦又一次被项羽追杀逃亡时,为了更快速地逃跑,只用了一瞬间就想通并做了了99.99%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做的事—— 一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踹下了马车;他老爹被项羽抓住拿来威胁他,他能笑着说,咱两都是好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把他煮了,也分我一杯羹喝。
试想如果刘邦若只是一个光知道调戏寡妇,当众撒尿,骑下属脖子的流氓地痞,怎么可能成功呢?
要想真正弄清刘邦发迹的原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谁也无法真正说的明白,但是当我们细细品读这段历史的时候,还是能找到些此事的蛛丝马迹的,那么下面我就跟大家简单聊聊。
刘邦这个人,有诸多的性格特点,有些东西是从骨子里带来的,即便学也不好学成。首先,他是个混混,但不是市井混混,而是乡村混混,是个亭长。在秦代,乡里有秩一级的官员就是三老,游徼和啬夫,亭长是无秩的,也就是国家编制外的官,没有工资。很多人想,刘邦这个人为啥能当上这么个官,多数回答是这种官就是给混混当的,其实,大家没搞清什么是混混!
混混分两种,真正的混混是搞事情的,闯祸用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贼,还有一种混混是解决事情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兵,就像***一样,往往能抓贼的都是比贼还具有痞性的混混,只是这种痞性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很***,刘邦就是这种痞性的混混,所以他能当亭长。你可不要以为什么混混都能当长这种东西的。
还有一点,刘邦有心怀众人的心。刘邦带领众人去骊山服役,路上就跑了一半,刘邦作为负责人肯定要担责,他害怕了,不去了,要跑路,躲进芒砀山避难。一般跑路这种事是不愿意有人跟随的,尤其是混混,就更讨厌别人碍手碍脚。当时,有几十人原意跟着刘邦一起躲进芒砀山,刘邦并未拒绝,你可不要以为他有官瘾,几十人一起跑路事会很多,闹不好就被连累一起送命,只有一颗心怀众人的心才能选择接受大家的请求,带着大家一起寻出路。
谢邀。刘邦47岁之前的人生轨迹,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节奏——他不事生产,不爱读书,整天游手好闲,一只狗腿,一壶好酒,斗鸡走马,偶尔调戏一下村里的寡妇,混个亭长当当,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此生足矣。
然而时势造英雄,秦末天下大乱,碌碌无为的刘邦从此华丽转身,登上了历史舞台。刘邦47起兵反秦,54岁登基称帝,短短8年时间,从一介布衣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如何做到的?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刘邦的性格里有几样最珍贵的品质,帮助他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细究刘邦的发迹史,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场战役是他亲自指挥的,没有一项策略是他亲自制定的,没有一条计策是他亲自谋划的。他最大的本事,就是问萧何、张良、韩信,如之奈何?
是不是很蹩脚?非也,刘邦无疑是天下最会当老板的人,他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干什么样的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一个合格的老板,也许不是团队中能力最强的那个人,但一定是最会看人和用人的那个人。现实中的很多老板,屁也不懂还喜欢指手画脚,最终一事无成,建议还是多学学邦哥。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大体翻译如下: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说,我嘛,那就多多益善喽。刘邦笑着说,既然无论多少兵你都能带,干嘛为我所用呢?韩信说道,陛下不善于用兵,但善于用将啊,这就是我为您效命的原因了。您的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人们所努力能达到的。
看看,虽然韩信有补漏和拍马屁之嫌,但他说的是事实,刘邦的驭人之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萧何月下追韩信传为千古美谈,萧何确实有识人之明,可如果没有刘邦的慧眼识珠,追回来也***。
刘邦这个人,半个文盲,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喜欢骂人,身上有很多市井混混的流氓习气。但在大事上,他从不含糊,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他一定会虚心接受,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悟性,和文化高低没关系。
刘邦入主关中后,面对秦宫里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和美女佳人,立马两眼发直,垂涎三尺,想要据为己有。这个可以有,人性使然,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哪能抵挡如此诱惑?这时张良劝他,财宝你分文不取,美女你一个别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
时势造就英雄,赶上当时的大背景,秦残暴无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点燃全国烈火,刘邦也为之响应,刘邦当是身为一亭长,又与财主吕公结亲,有些名望,也结识了一些人物,如萧何,剻越,樊哙,等,在对秦的做战中一直是躲在项羽的身影下,自己发展实力,项羽在和秦殊死搏斗时,刘邦在谁先入咸阳为王的诱惑下,兵不刃血轻松进入,项羽得知大怒,一气之下欲灭了他,在张良项伯的合谋下,上演了一出鸿门宴,逃出升天,最后退入蜀地,待机从来。最后在韩信,萧何的***下打败项羽及各路诸王,统一天下,刘邦出身市井,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还能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材,说到底就是脸皮厚,敢投资,不怕输,运气好,有人帮。
关于这个问题,我分两步简单回答一下。
第一,刘邦如何能在短短7年时间当上皇帝?
这个问题很耐人寻味,刘邦看起来十分不优秀。论武功,真的不怎么样,打谁都打不过,不过杀蛇还是挺厉害的(斩白蛇起义);论人品,刘邦真是个泼皮无赖,蹭吃蹭喝,无所顾忌;论军事才能,一个项羽能顶十个刘邦,刘邦被打成落水狗,抛儿弃女,力求自保。但是,刘邦还是赢了,因为他有三个闪光点:耳朵好使,知人善任,舍得钱财。
耳朵好使。就像是晋文公重耳一样,特别能听进去金玉良言。刘邦先进入咸阳,准备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属下告诉他不能这样,他就和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百姓的拥戴。萧何告诉刘邦韩信是个人才,虽然刘邦自己并不是很喜欢韩信,没觉得韩信有才能,但是他相信萧何说的话,就任用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帮他打败了项羽。
知人善任。刘邦曾经说过: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的短板很清楚,选择了比他优秀的人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使整个团队变得强大,无懈可击。
舍得钱财。项羽打仗,只把财富分给亲信,很多人觉得拼死拼活立了功也没啥好处,就没啥意思了。刘邦不一样,他把胜利果实分享给更多人,这让很多人尝到了甜头,更愿意替刘邦卖命。
这三个品质,为刘邦的帝王霸业插上了翅膀。
第二,刘邦为何能够迅速统一天下?
刘邦能快速统一天下,是因为有三个人的帮助,分别是:嬴政、项羽、韩信。嬴政帮他终结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开创了大一统天下,项羽帮他推翻了暴秦,韩信帮他消灭了一部分周边小国。刘邦真可谓是“贵人相助”。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欢迎留言指正。我是“文史荟萃”,请关注我,愿与诸君共赏精彩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1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