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皆为卓越之人,为何其谥号都含有“武”字?
感谢提问。
谥号是我国古代的皇帝、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大臣(皇帝认为)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死后由朝廷针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做出的评价。评价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中谥,还可以是贬义(多见于末代皇帝)。开国皇帝一般都是褒义的谥号。
谥号的评法
古代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谥号成了皇帝满足自己虚荣心及褒奖大臣的一种手段,而不同的谥号有不一样的意义,因此不能乱定谥号。如史书记载
武。克定祸乱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开土拓境曰武,帅众以顺曰武,折冲御侮曰武。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原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因此,刘彻以评语“威强睿德”,所以是汉武帝;刘恒以评语“慈慧爱民”,所以被称为汉文帝。
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的谥号
明白了谥号的评法,我们再来看看魏晋南北朝的开国君主的评语。
首先魏国的开国君主是曹丕而不是曹操,曹丕的谥号是魏文帝,曹操才是魏武帝,还是被曹丕追封的。
司马炎是晋武帝,刘裕是宋武帝,陈霸先是陈武帝,萧衍是梁武帝,拓跋硅是北魏道武帝。
为什么谥号会是武
武。克定祸乱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开土拓境曰武,帅众以顺曰武,折冲御侮曰武。
而几位开国君主都是开疆拓土,德才兼备,智勇双全之辈,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够得上武这个谥号。
小结
谥号就是古时候皇帝们为了身后名的虚荣心而渐渐发展出来的,甚至后来为了褒奖大臣,也给出色的臣子追封谥号。武这个字无论在何时都是个美谥,适合开国君主以及开疆拓土的皇帝。
谥号,是对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一生的盖棺定论,是对这些人一生的功过是非的客观评价。一般只有这些人死后才有谥号,生前是没有的。古代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谥号。
谥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短暂的废除了谥号这一制度,但秦朝灭亡后汉朝时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谥号是对一个人生前所作所为的一种评价,皇帝作为一个王朝权力的极点,他的谥号当然也应该是最高级的。仔细翻阅历史你会发现,开国皇帝的谥号大多数都离不开高文武这三个字。
唐朝及以前的皇帝通常被称作某某帝,而唐朝及以后的皇帝则常被称作某某祖或某某宗。而某某帝才是谥号,某某宗和某某祖则是庙号。
拿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来说,刘邦的谥号为高皇帝,庙号则是太祖。而一般我们称刘邦为汉高祖其实是一种不伦不类的称呼。
魏晋南北朝的开国皇帝谥号一般都带个武字,我觉得大概因为这个字在谥号中的品级较高的缘故。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外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南北朝的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通过武力,所谓枪杆子里面出***,顾名思义。
除了上面两方面原因,还有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太频繁了,人们希望和平,期待止戈息武。
谥号武,一般是以武力开国、打击异族、平定***恢复秩序上有所作为。
谥号用字,一般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确定,用于加谥的字数有限(183个),因此同一个谥字,有多重意思。大臣商议上代君王谥号,根据君王生平,选出最合适的谥字为上代君王加谥。
比如谥号“哀”,哀在《逸周书·谥法解》有以下几个解释:
哀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找到历史上谥号为“哀”的几个君主,有
齐哀公:因为谗言被周王误杀,谥号哀应解释为“处死非义曰哀”;
鲁哀公:鲁哀公活了52岁,在位近三十年,和“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这些短命的解释不通,谥号哀解释为“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就是说鲁哀公生前被大臣架空,没有实权建功立业,并且遭受了不少磨难。
汉哀帝、晋哀帝、唐哀帝:汉哀帝去世仅仅二十六岁,晋哀帝二十四岁病死,唐哀宗十七岁被杀,谥号哀主要解释为“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哀这个谥号的具体到不同君王身上解释不同,但表达了大臣对这些君王“哀怜”“同情”“惋惜”的情绪,引起人们同情、惋惜的情绪可能因为君王早逝、、君王无能为力、君王遭受磨难和死于意外等原因。
谥号“文”“武”等解释就更多,笼统的而说谥号文,一般在恢复国力,繁荣文化,发展经济上有所建树;谥号武,一般是以武力开国、打击异族、平定***恢复秩序上有所作为。
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时候谥含“武”的君主有: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晋孝武帝司马曜、后赵武帝石虎、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朝齐武帝萧赜、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宣武帝元恪、北魏孝武帝元修、北朝齐武成帝高湛、北朝周武帝宇文邕。
谥号含“武”一般都是指他们有的开疆拓土,有的励精图治发奋进取,有的更是一个朝代的奠基人,总的来说就是参加过战争的,或指挥过战争的,并在其位上的时候赢得过战争的,且在战争中得到了相应的战果,这样的君主才能在其死后的谥号中配享”武“字。
细数历史中含”武“字的也就二十四位,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百六十余年,就出了十五位这样的君王,足见当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到何等不堪的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1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