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定?
【1】小女孩,最好不吃鸡头。
【2】家有孕妇,最好不要搬家。
【3】打碎碗碟,最好口念“碎碎平安”。
【4】不量小孩的脚,不与小孩比手大小。
【5】盖房上梁时,会放鞭炮庆祝,并撒糖、撒钱庆祝。
【6】剪下来的指甲,千万不要乱扔,一定要记住!
【7】清明节、中元节、春节等需要上坟的日子,男丁一定要去。如果去不了,一定要让兄弟姐妹代替烧纸。
【8】不要送情侣“伞”,不要送病人“梨”,不要送老人“钟”,不要送寿星“烟”。
【9】不要摸小孩的脑门,尤其是2岁之前的孩子,这是大忌!
1.敲门。如果你去邻居家串门儿或者去村里别的人家,大门是关的,不要***啪连续敲门,又快又急,大忌。
2.养老。现在提倡女儿和儿子共同赡养老人。农村大部分人家还是把财产都留给了儿子,认为女儿是嫁出去的,是外人。等到父母老了,上了年纪,需要人伺候的时候,反过来要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
3.在农村一个村里的人都认识,谁家的孩子不见了或者淘气不知道去哪里疯玩儿,只要出门站在村中心的街道上,随便问个人,说看见我家孩子没有,马上就知道孩子在哪里玩儿,就是这么神奇。
4.在农村,谁家有红白喜事,不用通知,自发自愿去帮忙。
5.在农村,称呼按辈分,别按大小。别看人小,人家的辈分在那哩。
6.农忙时节,互相帮忙,你帮我,我帮你,邻里关系很融洽。
农村所谓不成文的规定实际就是风俗,很多风俗都是既定事实,大家都比较认可,都能接受,就像财产必须有儿子继承,这一点作为女儿无意义,她们感觉很自然,就是这样,毕竟这种习俗已经在农村盛行了几辈子,大家无意义。
农村不成文的规定多了,父母必须有儿子赡养,女儿一般都是伺候,但是作为儿子一般也不让姊妹出钱,很多人认为财产都是自己继承了,在让女儿出钱有点说不过去,但是作为子女都有相同的义务和责任。
农村老人去世都是有大儿子打幡,摔盆,其他的孩子不行,如果大儿子去世的早则有大孙子代替父亲打幡,摔盆,其他儿子不行,这就是规矩,这种风俗在农村流传甚广 ,大家也一直这样坚守着。
农村不成文的规定多了,但是这些规定和法律不冲突,大部分都是一种风俗,大家都能接受,必定这也是一种传承,如果叔叔家没有孩子,财产一般有侄子继承,但是如果侄子多,选择一个两个儿子的侄子继承,这样以后他就不用操持宅基地了,这也是一种风俗。
所谓规定实际就是风俗,怎么不成文呢?大家能接受的就是规矩,农村的风俗基本都是非常人性化的,基本都是很讲道理的,一般都是围绕大家实际出发,很现实,所以大家都能接受
1、养老方面,父母年老以后一般跟随儿子住,一般由儿子担负日常生活消费,若得了病,也由儿子负责治疗,闺女可以侍候,看望,给刷洗衣服什么的。当然,死后的大部分家产,房屋基地等也都由儿子继承。
2、亲戚来往方面,一般区分内戚和外戚。内戚是指父亲系列,外戚是母亲系列,在重大事情或者重大办事面前是要有所不同的。在亲戚方面,姑舅表亲相比姨表更亲一些,所谓“姑舅亲真正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表亲不算亲,死了姨妈弄不清”。
3、村民来往方面,村里面都叫村亲,有严格的长幼有序,辈分区别。有的人年龄不大也得叫爷爷奶奶,有的年龄很大也许是侄子孙子辈,这个不能乱,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一般村里办红白喜事,不用一家一家通知或者下请柬,没有特别大的***和矛盾,都主动去送礼的。
谁家有好吃的或者杀猪过节什么的,隔壁邻居都相互送点,一来一往。
4、风俗习惯或禁忌,出嫁的闺女中秋和除夕不容许在娘家过夜。晚辈的名字不能跟着长辈。女人坐月子不能有陌生人到家,非去不可,须的提前打招呼,否则,据说怕惊吓了孩子,吓着了孩子会不停地哭。
还有好多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achainchioilreview.com/post/13036.html